“我志愿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擁護黨的綱領,遵守黨的章程,履行黨員義務,執(zhí)行黨的決定,嚴守黨的紀律,保守黨的秘密,對黨忠誠,積極工作,為共產(chǎn)主義奮斗終身,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永不叛黨。” 2018年7月6日下午學院黨委借組織全院副科管理干部及黨支部書記復旦大學培訓研討之際,為進一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激勵黨員干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組織了全體學員們參觀上海一大會址, 我們馬克思主義學院參會人員一進紀念館大廳,面對巨幅中共黨旗,在黨旗下舉起右手莊嚴宣誓,舉行了“傳承紅色基因,永葆初心本色”慶祝建黨97周年主題黨日活動,重溫入黨誓詞,回顧建黨歷史,接受革命傳統(tǒng)教育,激發(fā)昂揚奮進力量。習近平總書記說,入黨誓詞字數(shù)不多,記住并不難,難的是終身堅守。每個黨員要牢記入黨誓詞,經(jīng)常加以對照,堅定不移,終生不渝。
隨后,我們瞻仰了中共一大代表群像浮雕;參觀了《偉大開端——中國共產(chǎn)黨創(chuàng)建歷史陳列》:“前赴后繼、救亡圖存”、“風云際會、相約建黨”、“群英匯聚、開天辟地”等專題展區(qū),陳列著大量實物和圖片,有的還有雕塑和沙盤。;觀看了視頻短片《追夢》。一件件飽含歷史滄桑的珍貴文物和圖文影像濃縮了中國共產(chǎn)黨波瀾壯闊的奮斗歷程,讓我們仿佛回到那個風雨如磐的革命年代,深受感染與震撼。
中共一大會址是中國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的地方,是我們中國共產(chǎn)黨的誕生地,對中國歷史發(fā)展產(chǎn)生過重要的影響。來自各地的共產(chǎn)主義小組代表毛澤東、何叔衡、董必武、陳潭秋、王盡美、鄧恩明、李達、李漢俊、張國燾、劉仁靜、陳公博、周佛海及陳獨秀指派的包惠僧共十三人,代表全國53名黨員出席了大會,共產(chǎn)國際的兩名代表--荷蘭人馬林和俄國人尼柯爾斯基也參加了大會。大會通過了黨綱和決議,選舉了由陳獨秀、李達、張國燾三人組成的中央局,宣告了中國共產(chǎn)黨的成立。中共一大會議對于中國共產(chǎn)黨乃至全中國有著極其重大的意義。首先,這是中國第一個共產(chǎn)黨的第一次會議,它代表了當時中國最先進的思想理論,是真正帶給了中國人民希望的政黨;一大開得十分簡單,并且冒著極大的危險,但就在這短短的幾天里,解決并確立了黨的任務、黨的奮斗目標、中國將何去何從這些問題,并相應制定了黨章、黨的領導人以及黨今后的奮斗目標。這在當時黑暗的中國無疑帶來了勝利的曙光。而今的中國在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下,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改革開放四十年里,綜合國力大大增強,人民生活顯著改善。經(jīng)過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新中國建設一系列的磨礪后,中國共產(chǎn)黨在不斷成熟壯大,已經(jīng)由初期幾十人發(fā)展到了今天八千九百多萬人。看過黨第一次代表大會開會的地方,再想想今天的黨,不禁感嘆,這一句沒有共產(chǎn)黨就沒有新中國的背后是多少鮮血、汗水,有多少艱辛困苦,我們今天能后進者身份的驕傲和自豪有多少背負和責任。
初心不忘,為的是牢記使命,永遠奮斗。今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站在“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匯點上,如何理解和牢記建黨精神以永葆初心,如何傳承和發(fā)揚紅色基因以勇?lián)姑?,從而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征程中行穩(wěn)致遠、闊步前進,是擺在我們廣大共產(chǎn)黨員和師生面前的一張時代考卷,我們必須眾志成城、全力以赴,交出一份滿意答卷。我們一定要永葆初心、勇?lián)姑?,就要堅持立根鑄魂,始終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切實加強黨的自身建設;堅持立德樹人,始終堅持辦學正確政治方向,培養(yǎng)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堅持立心篤行,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擦亮辦學治校最大底色。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
作為一名黨員,應該解放思想、更新觀念、與時俱進。立足本職,率先垂范,充分發(fā)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保持共產(chǎn)黨人的先進性,加強師德修養(yǎng),樹為人師表的良好形象。為黨徽增光,為黨旗添彩。